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中心

《德育报阳光周刊》关于在区县学校设立小记者站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5-01-08     阅读次数:     字体:【


为了充分挖掘和培养青少年和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综合素质,德育报阳光周刊拟在有关区县学校设立小记者工作站,旨在进一步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满足他们新闻创作的愿望,讲好身边故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将优秀的作品投稿德育报阳光周刊发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媒体及参与机构

德育报阳光周刊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二、发展对象及要求

1、发展对象:小学三年级以上初中一年级以上的学生

2、遵师守纪,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热爱新闻工作,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述、文字书写,摄影技能

3、热爱少先队工作,不怕吃苦,勇于实践,勤于提高采写

技能

4、交往能力强,能团结同学,有爱心,有勇气,有魄力,能独立完成采访任务。

5、对每一位申请加入小记者团的学生进行测评考核,测评通过后进行资格确认,并将制作小记者证发给各位小记者,用于投稿、采风活动。

三、发展目标

小记者站建立以后,将实行正规化、长期化、系统化的管理,定期进行培训、采风,进行季度考核评比,力争把小记者站打造成德育报阳光周刊特色品牌。

四、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2523月)

德育报阳光周刊与各区县有关学校商洽建立小记者站的事宜,初步构建建站模式,并确立具体负责人。

2、试点阶段(202545)

选取610区县作为试点区县,进行初期运行,并对小记者站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解决,不断地积累经验。

3、阶段(202567月)在试建站点运营良好之后,开始全面推广建立小记者站,初步预计截止到202512月在全建立小记者站不少于30家。

 五、报名办法

1、各区县学校范围内符合小记者条件的中、小学生均可报名;

2、报名时须提交彩色电子版近照免冠证件照2张;同时附上自己写的作文一篇,然后经过所在学校小记者站的测评之后,予以录取。(邮箱:cqeduin@163.com)

3、测评通过后的小记者会由德育报阳光周刊发小记者证。

六、活动安排

1、各区县学校成立的小记者站,均由德育报阳光周刊统一管理。

2、编辑部开辟小记者专版,刊发小记者的采访报道、才艺及绘画书法等优秀作品,并开设“小记者风采”专栏,进一步加强与小记者互动交流。每月组织一次小记者同题月赛。每个小记者站都有集中展示的机会,由小记者站的老师和同学自己采编,展示文字写作能力和所在学校的风采和实力。

3、制定培训计划,以各小记者站为基地,为小记者举办写作、摄影、新闻采访知识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促进小记者采访、摄影写作能力的提高。

4、举办多种形式有奖征文比赛活动,激发小记者参与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在德育报阳光周刊开设小记者专题节目,集中展示小记者的写作,绘画,摄影及本人风采等。

5、组织小记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小记者走向社会、锻炼自己、展示个性提供平台,开展主题活动,走进农村、社区、工厂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采风。举办各类有意义的小记者夏令营活动,开阔小记者视野,增长见识。

6、举办年度优秀小记者、优秀辅导员、优秀小记者站评选活动。表彰奖励先进,依据小记者投稿数量、质量及参与程度,设十佳小记者、优秀小记者等荣誉,学期末发奖品奖状。

七、职责权利

小记者享有采访、组稿、提供新闻线索权利,享有德育报阳光周刊优先发稿的权利。所有小记者站的学生均有机会参加由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和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各项活动。

(一)小记者职责

1、所有小记者在各地站长的指导下展开工作及学习。

2、所有的小记者接受站长管理,统一测评办理小记者证。

3、所有小记者应积极配合本小记者站开展活动,做好宣传报道。

4、小记者必须爱护记者站的荣誉,不得做出有损小记者站的事情。

5、小记者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保持小记者所应有的敏锐和观察力。在工作中要有合作精神,共同采访时要相互协作。

6、听从站长的统一安排,认真完成每一次的采访任务,按时交稿。

7、小记者必须按时参加小记者站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小记者站站长职责

1、指导小记者开展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小记者站评优和奖励细则,负责布置校园采访报道选题,并为小记者的采编提供便利条件

2、当地小记者站组织各项活动时,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问题

3、做好每学年优秀小记者的评比和奖励工作。

4、负责搜集小记者的建议或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及时与编辑部沟通,认真做好学年度工作总结。

 

 

 

 

德育报阳光周刊社

 2025年1月6日

                                       

德刊社函〔2025〕5号.pdf



 
上一篇:为教育强国建设聚智创新——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举办“迎新年话教育创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座谈会
下一篇: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赴江津区调研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