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17期 总第65期
发表时间:2022-05-06     阅读次数:     字体:【

01

阳光报道


德技辉映成就职教精彩:

重庆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推进德技融合工作巡礼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工人的专门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宗旨,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制度,坚持高端引领、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方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促进就业创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庆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21号,创建于1979年,是重庆市交通行业唯一的一所政府办学、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实力雄厚的区域综合性高级技工学校,是涪陵区教委直属公办学校。学校系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内河船员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重庆市中职示范学校。

近几年,重庆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始终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融合为基本办学制度,坚持高端引领、提高质量、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方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了3年的筹设,学校由一所普通技工学校上档升级为高级技工学校,学校正在筹设技师学院,今年上半年将申报验收。学校自创建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多名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02

师生成长


★ 新时代教师教育的使命和担当


教师教育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师教育要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上做好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以及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专业学习上开展教学方式、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首先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要认识、理解儿童的全面发展,修读儿童全面发展的课程,编写儿童全面发展的教材,要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了实施“五育”并举,教师教育要开设《“五育”原理》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让师范生和教育专业硕士生掌握“五育”原理,能够在未来的课堂教学和育人过程中落实“五育”并举,从而真正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师教育的课堂上,也落实到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未来的课堂中;同时要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培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运行


为更好服务“双减”工作深入实施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记者日前从教育部了解到,在总结“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运行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将其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并印发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坚持需求牵引、共建共享、育人为本、集成创新四个原则。重点实现“四化目标”,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实现平台体系协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网络运维顺畅化,基本具备支撑平台稳定运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条件;精品资源体系化,基本建成导向正确、科学专业、覆盖广泛的高质量基础教育资源体系;融合应用常态化,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平台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



★ 把班级经营成快乐“大家庭”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携手,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0年诲人不倦,吴静一直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班主任。她把班级当作“家庭”来经营,以春风般和煦的亲和力,带出了一个个极具凝聚力的班集体。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在吴静的字典里,班主任就是学生们的“妈妈”。往大了说,它起着引领学生发展的关键作用;往小了说,班主任的日常更多是处理各种“人间烟火”。她对班主任的定义是:有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用她的话来说,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待人,学会陪同,多给予鼓励。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通过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 春日放歌


春风春雨,春草春花

你们谱写了精美的华章

绘出了无与伦比的画面

玄妙的音乐感染着我

美丽的画面感染着我

让我怀着赞叹与惊喜

听鸟语,嗅花香,赏春光

任思绪充盈心头

以人生若只初相见的激动

填补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已年老

但在美丽和魅力浩瀚的春光里

又觉得很年青

因为,在春光里心驰八荒

我的神思不感疲倦

我的体魄青春焕发

我正享受一年一度的最美时光

我的心灵可以与这时光共语

蓝天听得见,太阳听得见

让我幸哉快哉

我的情怀,天地可鉴

风儿吹不走

流水冲不走


婉约如明月

刚硬如山岳

神思漫山遍野的洒脱逍遥

与漫山遍野的春花相拥

我的心灵放歌

每一个音符都带着色彩和芬芳

奔放着浪漫而多情

蕴藏着生命如水般的欢乐


我的心因为春天而情蜜意浓

就像大地因为春天而欣欣向荣

我要为春天而歌

让温馨的春风润泽我悠长的心曲

这是一曲发自我心灵深处的歌

歌唱的是我与春天相逢的喜悦

看见了吗

歌声里我在微笑

这微笑是春天的酒窝

为春天绽放

温馨圆满

春光一样旖旎

吉祥如意



03

探索创新


★ “日地月关系的实验探究仪”的设计与应用:

创新设计实验装置,引领学生“仰望天空”


《仰望天空》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划分的地球和宇宙科学领域。对于此领域,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

小学生对宇宙充满好奇心,对于太阳有多远、地球有多大、月球上有没有生命等宇宙问题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家园、太阳的位置变化、月相的变化等内容,通过日常观察、课外阅读等,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认识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学生对于宇宙知识的获得大部分来源于肉眼观察、阅读和观看视频。模拟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他们很少会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但模拟实验是天体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为单元起始课,这节课学生将探究“从地球上看,为什么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体验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宇宙问题,初步感知太阳、地球和月球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学本课堂”为高质量课堂赋能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游戏,选出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给圆涂上颜色,比一比,谁涂得快。”“老师,这个游戏不公平,男生涂的圆大,女生涂的圆小。”今年3月,记者来到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庐山路小学,数学教师李思璐正在教授《圆的面积》一课。只见她通过游戏引出圆的知识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互动,整堂课轻松又高效。

像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在宿豫区的中小学校内常常可见。“‘双减’政策的实施,标志基础教育正式进入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课堂质量的‘攻坚阶段’。” 宿豫区教育局局长林松说,该区顺势而为,在借鉴如皋“活动单导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土化的“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经过持续摸索,效果不断凸显,课堂生态正在悄然变化。”



耕读成志,茶美育人:

浙江省安吉县溪龙小学

一片叶子开辟新劳动教育之路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白茶之乡——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调研时,充分肯定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这些年来,当地百姓谨记嘱咐,大力发展茶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富了一方百姓”的同时,这片叶子也成就了安吉县溪龙小学的新劳动教育特色——依托当地优越的白茶文化资源,溪龙小学将各学科知识融入劳动之中,开发了系列劳动实践德育活动课程,实现劳动与素质教育结合、劳动与学科领域融合,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劳动教育之路。



04

教育观察


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实验小学校:

以劳育人,培育灵动少年


缙云山麓,白云湖滨,璧南河畔,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青杠实验小学校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璧山县青杠小学。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学生2469人,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吃苦耐劳、善运动、爱劳动。建校至今,学校结合实际,以“灵于心,巧于手”为校训,以“身心健,笔墨灵”为办学理念,守心望道,灵心育人。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重视劳动教育,秉承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育人初心,确立了以培养“灵动少年”为育人目标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



博雅文化成就博雅少年


“双减”背景下,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天润小学以校园文化主题“博雅”为核心,整合课程资源,集思广益开发“博雅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优雅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博雅课程致力“三博”“三雅”,即“博爱为怀、博学为本、博艺为长”“雅思为里、雅言为表、雅行为实”,力求实现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课程建设。

为了让教师清晰认知博雅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以年级为单位组建“我研究,我成长”微课题研究团队,挖掘博雅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搜集资料、整理笔记,最后完成研究报告。

“博雅”意为渊博雅正,“博”是代表人生广度的视野,“雅”是代表人生深度的情怀。“博”首先指渊博的知识,包括人文和科学,其次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雅”的内在表现是高尚的情操,外在表现是优雅的气质。

 
上一篇:《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14期 总第62期
下一篇:《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15期 总第63期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