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阳光报道
★ 自然教育:让每一片绿叶自由舒展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著 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晨晖幼儿园(以下简称“晨晖园”)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自然元素融入儿童教育,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建构实施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引导幼儿去观察、感知、探索、创造,让幼儿在自然中释放天性、本真化成长。
02
师生成长
★ 从杏林到杏坛、从救人到育人的十年
她曾是一名医护人员,2012年弃医从教,成为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一名健康教育老师。2016年加入红十字志愿者行列,2017年成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组建了规模超百人的应急救护队,获得中国红十字会国际急救认证核心师资认证以及市级红十字会优秀师资表彰。经她培训过应急救护知识的人数达60000余人,由她辅导的学生参加各类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多次获奖。她,就是酉阳职业教育中心张艳琼老师。
弃医从教——她把生命健康教育带进校园
1997年,张艳琼从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苍岭镇卫生院工作。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会在医院“治病救人”的她,却因一件事情改变了人生轨迹。
2001年的一个夜晚,张艳琼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位农户前来请张艳琼为其妻子接生。
★ 情感激发 问题诱发 情境引发
——如何培养学生的习学兴趣
兴趣是心理学名词,它是指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条件进行因材施教。教师要有爱心、恒心和信心,对学习聪明的学生要予以鼓励,让他们再接再厉,不断拓展知识的学习;对于后进的学生,要用良好的态度,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让学生愉快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03
探索创新
★ 校外教育如何立德树人
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更好助力孩子的成长?
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少年宫承办的“新时代校外教育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和成效研讨会”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团市委、市少年宫、各区宫及校长代表等相关领导共同参会,围绕校外教育如何立德树人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 “三个融合”打造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让最新理论融入课堂创新“大思政课”的理念思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既丰富了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为深化思政育人指明了方向。善用“大思政课”,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教育主体、对象、内容以及环境等要素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大视野中,创新思政课的课堂形态,改进思政课的授课方式,构建起“一体化”思政育人大格局。
守正创新既是深化思政课改革的重大原则,也是提升思政育人成效的动力根源,要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着眼培育时代新人,铸牢“德育为先”理念,创新“三全育人”方法,完善“五育并举”机制,把解决高职学生思想问题与现实困难结合起来,以创新思维促进立德树人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蝶变跃升。
04
教育观察
★ 作业变“乐业”
新课程标准全面优化了语文课程设置,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学校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家庭焦虑情绪为代价的被动式生长。减轻负担、快乐加倍、不懈拼搏,让学生积极地学,让学生愉悦地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任教的五年级一班迎来了一次经典诵读教学活动。
关于本次经典诵读活动的篇目,我们选择了难度较高的文本——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同学们也乐于接受挑战,于是,我与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认真钻研,依托教学活动导向,经历了一场拼搏与快乐交加,素养与信赖共生的经典诵读长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