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活动育人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学校在开展各种德育活动过程中,需警惕出现随意性、零散性等弊端,不能为活动而活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德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都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合具体校情与学情构建德育活动体系,增进活动的实效。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围绕“实践育德”素养提升工程,开展了“学校自主管理”“社区关爱行动”“乡村奉献才华”三大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学校德育要求的执行者,转变为自我的实践者、感受者、反思者,让学生从“我应该怎么做”转变为“我就应该这么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高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前沿阵地,要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在整本书阅读提得较多。当前生活节奏加快,网络公众号等媒介容易导致浅阅读盛行,碎片阅读被视为低位阅读,缺少价值感,甚至有时被否定为负面的。整本书阅读仿佛占据了理性制高点,而实际在紧张升学压力下难以如愿。其实,阅读方式多种多样,碎片阅读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技术装备中心技工雷煜
——带着弟弟妹妹们“触摸”世界的“校工哥哥”
“我的弟弟妹妹们有任何需求都会一时间找到我,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们。”在“2022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的舞台上,雷煜多次提及“弟弟妹妹们”。他口中的“弟弟妹妹”,就是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学生——一群有视力障碍的学生。
劳动教育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12345”策略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为此,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采取了“12345”(凝聚一种理念、打造两个阵地、依托三大载体、锻造四支队伍、强化五大保障)策略,将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学校通过“劳动技艺传承”与“工匠精神培育”“双轮联动”的学校文化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教师读书的四层进阶
“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是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亮点之一。这是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学校回归本位,让教师回归本然的强烈信号和强声音。学校就应成为读书的好地方,而教师自然就要成为学生读书的带头者和引路人。有人说:“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教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对此,我深以为然。读书不仅应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还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指引学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的不二法宝。从教师读书的心态和姿态来看,教师读书存在四层进阶。
★ 践行立德树人 坚守教育初心
立德是树人之本,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近年来,江苏省阜宁县明达初级中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起点,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活动为载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禁毒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校内外的教育渠道,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校园里建起了农耕文化博物馆
——西安高新区第四十五小学劳动教育小记
初春时节,秦岭北麓一派欣欣向荣:田野里的麦苗开始返青,道路旁的柳枝吐出新绿,校园里的樱花随风摇曳。图为陕西省西安高新区第四十五小学(以下简称“四十五小学”)一年级的劳动选修课正在农耕文化博物馆中进行。“这个展柜里面有两个玻璃制作的物品,像鸟一样,大家猜猜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像装水的!”“我觉得是装酒的。”“喝奶的瓶子吧!”……
这节课是四十五小学“朴·源”劳动课程下“博物馆课程”的一个缩影。为了传承弘扬农耕文化,拓展学校劳动教育阵地,该校从五年前起挖掘周边农村乡土民俗,广泛收集农耕用品及生活器具,逐步建起了校园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建立后如何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劳动教育怎么开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校本化劳动课程如何体系化构建才能上出特色?带着这些问题,四十五小学开始了校本化劳动教育的“摸爬滚打”之路。
她是一座阳光的幼儿园,充满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她是一座爱心的幼儿园,沉淀着教师们闪闪发光的智慧;她是一座快乐的幼儿园,承载着孩子们璀璨美好的未来,她就是北京市密云区第七幼儿园(以下简称“密云七幼”)。在“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教育理念指引下,密云七幼以阳光文化引领阳光管理、阳光教师、阳光育人,实现了幼儿园“让幼儿快乐成长、让家长放心满意、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园所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