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迫切需要共同重新构想教育的未来愿景并采取行动。当前,数字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知识的创造、获取、传播、验证和使用方式,教育数字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变革新路径。
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期。所谓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指教育活动从物理世界进入数字世界阶段,还是指通过数字世界的特性(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重构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数据赋能教与学的教育新生态。
为贯彻执行“双减”政策及教育部发布的“睡眠令”,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启动学生“舒心午睡”计划,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半年时间全面实现近4万名小学生在校午睡从“趴着睡”变为“躺着睡”,圆满完成“舒心午睡”计划全员“躺着睡”的目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红岗小学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并着眼于未来”的办学理念,积极响应“舒心午睡”计划要求,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克服场室不足、课室面积小等困难,通过定制午睡柜,重新规划课室环境,不仅做到100%“躺得下”,还实现了“躺得好”,真正做到“躺着睡”自由,为学生健康“充电”。
在班级管理中,每位班主任都独具特色,有着自己的独到方法。我也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出了一套班级管理经验,即通过“秘密纸条,秘密通道,隐形班主任”等多种方式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心如花木,温暖而生
张老师,张老师,我的同桌手上划了好多道口子!”一位同学匆匆忙忙地跑到我办公室,紧张地对我说。我心里顿时警铃大作,立马跑去教室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让这个女孩伸出手来,真的是触目惊心,手臂上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划痕有很多。那一道道淡红色的疤痕,就像一条条小小的毛毛虫,从我的心里爬过,让我觉得既心痛又后怕。这么小的孩子,万一割到了动脉,这后果让人不由得脊背发凉。我很快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我怕自己的状态影响到她,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弄的?谁弄的?”我这一连串的问题出来后,观察她的状态……
上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工作。初次带毕业班,我发现,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同学们多少有些萌动。一开始我没太在意,认为这是学生成长中产生的自然心理波动,只要暗中观察就好。但没想到,班上家琪(化名)同学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现有两个乡镇,中小学13所,学生0.57万人。近年来,德城区积极探索乡村教育振兴新路径,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丰富载体,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切实破解制约难题,倾力打造乡村教育振兴德城样板。2021年3月,德城区二屯镇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2023年2月,德城区黄河涯镇入选第三批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目前,全区乡镇已成功打造“15分钟就学圈”,正在创建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德城样板”。
★ 开展大思政教育 提升农村学生素养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农村初中学生留守儿童占比高,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积极开展新时期大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 高中“议”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建议围绕议题进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指出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是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思路的关键所在。可见,“议”思政教学已成为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12年来,笔者及团队成员依托课题研究,通过摸索尝试、实践推进、检验提升、融合推广的循序渐进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推动了“议”思政教学这一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深入发展。
初春时节,秦岭北麓一派欣欣向荣:田野里的麦苗开始返青,道路旁的柳枝吐出新绿,校园里的樱花随风摇曳。图为陕西省西安高新区第四十五小学(以下简称“四十五小学”)一年级的劳动选修课正在农耕文化博物馆中进行。“这个展柜里面有两个玻璃制作的物品,像鸟一样,大家猜猜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像装水的!”“我觉得是装酒的。”“喝奶的瓶子吧!”……
这节课是四十五小学“朴·源”劳动课程下“博物馆课程”的一个缩影。为了传承弘扬农耕文化,拓展学校劳动教育阵地,该校从五年前起挖掘周边农村乡土民俗,广泛收集农耕用品及生活器具,逐步建起了校园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建立后如何发挥其育人功能?学校劳动教育怎么开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校本化劳动课程如何体系化构建才能上出特色?带着这些问题,四十五小学开始了校本化劳动教育的“摸爬滚打”之路。
嘉陵峡湾、智慧名城,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校是这幅诗意美好画卷中的一笔。
4年前,礼嘉实验小学校的校园内还是一片荒芜,学校从“借地办学”起步,与眼前的“满园美好”大不相同。4年间,学校从单办小学发展为“小学两校+幼儿园三园”集团办学,学生从180名增至3200名,教师从22名增至202名。纵观这份高速、特色发展的小学发展样本,每一页都传递出“教育即美好”的教育思想张力,透露出“知行合一”的办学活力,凝聚着一群人“同心、同向、同力”干出来的育人合力。
美好教育,因一所小学的持续探索而不断丰盈,也成就了更多师生、家长对教育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