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班会实务

首页 > 德育风采 > 微班会实务

不动声色的善良,你get到了吗?-铁岭小学三年十三班
发表时间:2022-10-19     阅读次数:

不动声色的善良,你get到了吗?

——铁岭小学三年十三班微班会

一、背景介绍(学生情况分析)

如今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遇事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更谈不上换位思考。孩子们的心地虽然善良,但由于不懂得善良也需要“技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很多好心办坏的事,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影响着与小朋友之间的友好相处。

二、微班会的教育目标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尝试换位思考,逐渐增强共情力,埋下“不动声色的善良”种子,我会随时随地以一则新闻或其他相关素材为引子,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班会。

《芳华》有这样的台词,善良从来都不是为了什么回报,善良是发自内心的选择。我想,作为班主任,让我的孩子们养成不动声色的善良习惯,最终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与幸福的人生,这也是我发自内心的选择。

三、微班会课实施过程

1.导入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一个故事导入

有一位精神病人,认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就蹲在角落里,每天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如果让我们来治疗他,我们该怎么办呢?

2.小组讨论并分享结论

多数小组会选择与其讲道理你不是蘑菇啊,赶紧起来吧。不吃不喝会生病的。

有的小组的讨论结构是过去拽他起来,甚至用暴力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病人的“正常”生活起居。

此时,我引导大家,以上方法的结果很可能是这个病人还是会无动于衷,一动不动地做自己的蘑菇,亦或是病情越来越重。

真正的心理医生是这样做的:

他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是一只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蹲了一会儿,医生站起来走了一会。病人不解地问:你是一只蘑菇你怎么能动呢?医生说:蘑菇也可以动啊。他说哦,原来做蘑菇也可以动。所以他就跟着动。然后医生开始吃饭,他就问:你怎么可以吃饭啊?医生回答:蘑菇不吃饭怎么长大?病人觉得对,也开始吃饭。几周之后,这个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这个故事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启示:“共情”是有魔力的。

共情说难很难,但也挺容易,只不过是在别人遇到困顿时,蹲下身来,陪他做一只蘑菇。学会共情,才能触摸到别人心底的柔软,才能用自己的善良,真正对他人有所帮助。

3.欣赏视频谈感受

视频1

深夜里,一栋居民楼下,有一对环卫工夫妇,忙碌了一整天后,正坐在长椅上吃馒头。一片漆黑之中,他们手忙脚乱,不小心将一些咸菜洒在了地上。楼上的女主人在收衣服的时候,看见了这一幕,便一直将灯亮着。女主人的丈夫下班回家后,打算关了阳台的灯,却被她嘘声拦住。她悄悄带着丈夫来到阳台上,看见楼下的环卫工夫妇,正在灯光下,享受着温馨的晚餐。两人相视一笑,转身回屋,留下阳台的灯,照亮并温暖了他人。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会经历黑暗、无助、尴尬的时刻。但在某些瞬间,总会有那么一盏灯,在不远处悄悄地温暖我们的心。

学生讨论后总结:该视频中的叔叔、阿姨不但有共情力,而且做到了不动声色的善良,留给环卫工人的除了温暖和光亮,还有足够的尊重。

视频2


挪威个很火的公益短片,讲的是一个贫穷小男孩的故事。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小男孩每天只能带着空饭盒去上学。每当同学们开始吃饭的时候,他就偷偷躲到外面,喝水充饥。等到大家吃得差不多了,他才会假装吃完饭,将空饭盒收起来。有一天,男孩正准备将空饭盒收起来的时候,意外地发现饭盒有了重量,里居然装满了食物。原来同学们早就发现了他的秘密,但都默契地没有说出来,只是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往他的饭盒里装了一点食物。

学生讨论后总结:从小男孩儿的行为不难看出,他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同学们的沉默不言,维护了男孩的尊严,看破却不说破,留给了男孩体面。

《道德经》有言:“善行,无辙迹。”相比起大张旗鼓的帮助,不动声色的关心,才是最高级的善良。为这个班的全体同学点赞!

4.善欲人见,并非真善

是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是好的呢?

PPT图片


观察这张摄影作品《牵手》,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小女孩站在一块写有“手拉手助学”的黑板前,受捐助的小女孩低着头看着地面,捐赠的小女孩则抬着头往上看。两人虽然牵着手,但是左侧的小女孩只是勉强伸出了一只手指。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左侧那个受捐助的小女孩脸上,写满了难堪。

善良需要方法,有时候不加遮掩的善良是会“灼伤”别人的。真正的善良是从心底把自己和受助者安置在同一高度,而不是站在更高的位置,对受捐助者进行“施舍式救助”。

善意不仅仅是施予,更是尊重。

5.分享生活中不动声色的善良

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善良,感受在伸出救援之手时,还不忘设身处地,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善良,不仅帮忙解决了问题,也不会让人有心理负担。真正的善良,不需要大张旗鼓,人尽皆知真正的善良,往往不动声色,不必宣扬,却自带光芒。

四、班主任的反思(做法和感想)。

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有个男孩,之前他放学回家,从不带钥匙,会喊爸爸来开门。但有一天,爸爸特别嘱咐他:“以后你自己带钥匙开门,别喊爸爸给你开了。”他很不解问:“为什么?”他爸爸说:“你一喊爸爸,隔壁小男孩听见会不好受的。”原来,隔壁男孩的爸爸,在前一天很不幸因公殉职了,家里只剩下了母子二人。

这位细心爸爸的做法让我眼眶湿润。有人说:“人与人之间,不过一场将心比心。”这世间,最低成本的善良,就是懂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善良再加上些技巧,是我特别想让我的孩子们能深刻体会,并在内心埋下“不动声色的善良”种子。毕竟这个社会不缺善良,缺少的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愿我们都能以推己及人的真诚,悄悄地对别人好,给予最自在、最舒服的关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不动声色的善良,你get到了吗?-徐娜


上一篇:保护身体的“小秘密” - 重庆谢家湾学校
下一篇:种下梦想,收获成长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仁泽学校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