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阳光报道
★ 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
德润两江 育建双优
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核心地带,比邻江北城中央商务区坐落着一所环境优美、教学先进的学校——重庆市两江职业教育中心。知识在这里扬帆,梦想在这里启航。建设优良师资队伍,孕育广大优秀人才,50余年的积淀与酝酿,7年德育课程的沐浴和蜕变,形成重庆市独特个性、丰富魅力的现代化品牌学校。
“汇八方英才,育两江巧匠”。在重庆市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落实《重庆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等文件精神,紧跟中职德育的时代发展和实际要求,推进学校“双优”(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项目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雕琢中职德育建设的精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职模块式序列化德育课程体系。
02
师生成长
★ 敬畏岁月
三益乡,以为就是山益、水益、人益,别无他意。
当双脚站在这片深情的热土上时,我就开始怀疑。三益乡小学不同于别处,进校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盛的树丛。树木高大、挺拔,树巅像一把把撑起的大伞。进校后会走过一段弧线的路,绿草密织,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神秘感。我径直走进校园,看到郁郁葱葱的一大片,一个比一个高,它们互相环绕着、簇拥着,在校园里,毫不孤寂、静默无言,亲切而温暖。
★ 组建家长社团 共绘育人同心圆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虽然幼儿园都有家园合作共育的意识,但是家长往往对可参与的项目以及幼儿园的需要不够了解,其特长、资源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掘。
为了让家长深度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来,我园先后成立了一批家长社团,通过“按需组织—建立章程—制定常规—自发组织—有效反馈”的五部曲,进行机制改革,搭建家长参与教育的渠道,让家长成为幼儿园工作的参与者、合作者,甚至组织者。
一所好的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教师发展的沃土,更是家长学习育儿知识的大学。围绕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连贯性,我园从管理、课程、理念三个层面引导家长社团有序、有力地融入幼儿园,实现家长与园所共绘育人同心圆。
★ 用智慧教学 用爱心育人
“我父亲是一名代课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奉献了30余年,像父亲那样教书育人,陪伴山区孩子健康成长,是我选择做一名教师的初心。”1995年,晏苗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黄家中学,传承父亲的师者梦想,考入黔江师范就读。
1998年晏苗苗从师范毕业,走上讲台,先后担任班主任、语文老师、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会主席、副校长等工作……如今,晏苗苗在教育岗位上已经奋斗了23个春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晏苗苗看来,她每日的工作忙而有序,正是因为她将每一件小事做成了“活水”。
03
探索创新
★ 进入阅卷无涯的诗意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陪伴一个人生命长河的书籍,既是其个体生命经验的投射,也是其心理成长的一次长途跋涉。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庸扰的生活中山一程水一程不知疲倦地获得自我身份的确认,从混沌、污浊的泥沙中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皆是因为书籍的陪伴与关怀。
在读书的观念上,我十分认同“新读书主义”的方法论即摆脱消极的“苦读”,而是从现实出发寻觅到读书开卷的新“欢乐”。无论何时何地,身为何种职业,都无须为各种无奈的应付而读书,甚至摒弃一切强迫性读书的因由,增加自我的宽广认知,让自身为获得对未知把控的真实而投入读书的怀抱。回眸而立之年,匆匆数载光阴。于我而言,读书的快乐渐次呈现,我也已经决定:用一座书房抵抗离乱的现实困扰。
★广东省体育评价改革方案出台征求意见稿:
体育中考成绩占录取总分提升至12%
《方案》提出,以体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学生体育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日常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其中,“日常参与”主要考查学生参与体育课、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等方面情况;“体质健康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情况;“运动技能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方案》要求推进广东体育中考改革,采用“素质评价(占比30%)+统一考试(占比70%)”体育中考模式。“素质评价”成绩为“日常参与+体质健康测试”考查成绩;“统一考试”采用“必考+抽考+选考”模式,“选考”项目必须包括“球类专项运动技能”测试内容。
★打造职业学校的“红色教育”高地
山东省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是国 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 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 家重点技工学校,也是国 家AAA红色景区学校。近年来,学校将红色教育做成特色品牌,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校从规划到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所红色学校。学校把广场命名为“东方红广场”,广场用大理石铺装了巨幅《中国地图》。校园里10座建筑物都以革命纪念地命名为“延安楼”“遵义楼”“西柏坡楼”等,全校108个班级名称都以一位革命先烈及英雄、英模的名字命名为“雷锋班”“刘胡兰班”“黄继光班”等,校园主要道路都以重大革命战役命名为“淮海路”“渡江路”等,校园里的30多块景观石上则书写着象征中国革命的历史名山——井冈山、大别山、沂蒙山等。学生住宿在“延安”,学习到“韶山”;沿着“辽沈路”,一会儿到“古田”;“嘉兴楼”实训,“南泥湾”劳动,“遵义楼”实习,“西柏坡”就餐……整个校园就是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缩影。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走遍主要“红色纪念地”,就能上一堂生动的党课。
04
教育观察
★传承非遗文化,推动德育发展
——重庆市大足区第三小学用民俗文化浸润孩子幸福童年
重庆市大足区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大足三小),始建于1904年,前身为“万古镇小”。2012年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2013年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2016年提档晋级为“大足区第三小学”,同年被命名为“重庆市鲤鱼灯舞艺术学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传承了一个民族历史时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万古鲤鱼灯舞,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灯棚类民间舞蹈,它是根据鲤鱼在水中生活的习性创编的特色舞蹈,其表演形式在全国独一无二。人们通过舞鱼,寄托“吉庆祥和”的美好期盼和“年年有余”的深厚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