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22期 总第70期
发表时间:2022-06-13     阅读次数:     字体:【

图片

图片

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2年第22期 总第70期

01

阳光报道

★ 实施精善教育 培养时代新人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打造精善德育工作品牌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是大足区唯 一 一所公办国 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三批国 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庆市高水平中职学校、重庆市中职“双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是一块教书育人的沃土;这里,办学优良、特色创新,校园呈现出一派青春的气息;这里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立足大足、服务重庆、面向全 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惟精惟善”的办学理念,彰显“精之华、善之实”的文化个性,以特色增活力,以质量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

近年来,全校教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办学发展理念,发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精善德育工作品牌。

02

师生成长

一位山区“草根”的“凡人善举”

10年,500多万元,1000多个孩子

他叫苟家坪,贵州遵义市播州区人,今年43岁,是大山里再普通不过的“草根”。

这10年里,他做过村小校长,看着破旧不堪的校舍和买不起新衣服的孩子们,为他们“变”出新衣、新鞋、体育器材、新书、电脑;

他是乡镇的股级干部,自己垫钱收花生、卖花生,四处奔走为贫困村修桥、修路,只愿群众增加一点收入……

他的光和热感染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草根”们,引来500多万元爱心资金和物资,帮助了1000多名贫困孩子,其中12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

学校助家庭 教育一臂之力

该如何看待家庭教育?我们认为,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它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与学校教育是并列关系,分工不同、内容不同,两者共同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教给家长教育方法、建立学生家庭学习空间、帮扶困难学生……这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融规学行 赋能新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刚走上新班主任岗位的老师,经历了热情与冲动后,因班级中的一些“琐事”而烦恼,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产生职业倦怠。新班主任不妨试试“融、规、学、行”与班级工作进行磨合,做好班级学生的“引路人”,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融规学行把“事故”变成“故事” 赋能新班主任

生活中,孩子之间总会发生一些小“事故”,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会让与之相关的孩子,陷入负面情绪不能自拔,进而迷失于课堂之中,毫无所获。其实,只要我们留心、细心、用心,这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一种教育契机,考验着我们临场教育智慧的生成。只要站在关心与欣赏孩子立场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运用儿童的语言,应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把这些“事故”,变成故事,我们就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成长,而我们则能收获来自孩子的乐趣,收获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

03

探索创新

香菇“状元兄弟”成长记

任章云坐在记者对面,娓娓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今年41岁的他,是河南省卢氏县潘河乡上川村人。那里曾是一个深山贫困村,每人只有7分耕地。

地处河南省西部山区的卢氏县,县域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万,平均海拔1200多米,可谓“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1986年,卢氏被确定为首批国 家级贫困县。

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成为新教师的必修课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每年要招聘上百名新教师。他们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为拥有教师身份而雀跃;他们充满朝气与活力,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是地方教育发展的未来。

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很多教师在工作几年后产生了职业倦怠,甚至改变了职业路径。如近年悄然兴起的教师离职潮,其中青年教师在离职教师中占据了较大比例。

同样是大学毕业后考编,同样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为什么有的人不能把椅子坐热,而有的人却能一辈子坚守职业理想,并且能从职业中持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个中缘由错综复杂,但笔者认为,其中关键的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五育融合”式多元评价实现小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在“和美”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探索实施“五育融合”视野下小学生多元发展性评价,通过机制创新、模块目标引领、五维目标渗透、课堂评价和学生素养评价等项目创新开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04

教育观察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创新机制培育师资新军

新时代教育变革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8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以改革之力赋能教师之治,积极探索教师评价改革,逐步推行教师培训、管理、保障的新机制、新路径,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全面提升。

图片

|张志凯

稿张 倩

闫 丽

图片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

引领创新 提升发展

 
上一篇:《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21期 总第69期
下一篇:《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2年第23期 总第71期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