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2年第23期 总第71期
01
阳光报道
★ 追梦不负青春 奋斗不负时代
——重庆市铜梁中学“四大亮点”凸显共青团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重庆铜梁是英雄邱少云的故乡,英雄精神代代相传,红色基因源远流长。在铜梁中学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红色也成为铜中青年最为鲜明的特质,深入骨髓中,融进血脉里。迈进新时代,铜梁中学共青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党的嘱托,始终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始终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自觉在党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在党最操心的地方分忧尽责,以“四大亮点”来充分凸显共青团在新时代学校发展和青年成长中的责任与担当。
02
师生成长
★ 唱响劳动之歌 赋能学生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短板。学校急需以劳动课程建设为抓手来推动劳动教育的落地,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儿童劳动精神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校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持续、动态的“真劳动”,去体验劳有所获的幸福感,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 光的力量 与爱同在
——綦江职教中心“全国助残日”志愿者活动
5月13日,重庆市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在綦江区体育馆举行。为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綦江职教中心志愿者积极参与了此次志愿者服务活动。
★ 班风带学风规矩成方圆
入学教育激发学生争优意识
自从踏上教育这片热土,牟道琴一直推崇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名言:“教育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她说:“教师应该培养知书达礼、知行合一的幸福快乐人,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每当一年级的“小萌豆”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牟道琴便会为学生讲述鱼洞二小的历史文化、光荣传统、老师和学生的优秀事迹;落实项目学习活动——“亲亲我的校园”,带领学生参观荣誉室,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做优秀学生的意识,增强对班级的融入感。
★ 我与蒲公英共成长
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实验小学校建校至今,结合实际,以“灵于心,巧于手”为校训,以“身心健,笔墨灵”为办学理念,重视劳动教育,秉承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育人初心,确立了以培养“灵动少年”为育人目标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
学校五年级的师生们以学校中草药种植园为主要劳动实践基地,分班开展中草药种植活动。在劳动实践课上,五年级(2)班通过民主投票,选定了蒲公英作为种植对象,确定了此次劳动实践课程的主题——“走进蒲公英”,并在劳动教育中融合德智体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03
探索创新
★ 将思维导学“搬”到线上,开启学习新路径
思维导学在初中历史线上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维导学是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正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思维导学是根据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引导教与学,以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为核心要素,旨在促进学生思维力、学习力全面提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其特征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三维目标为三层目标、变零散学习为整体学习、变低效学习为高效学习、变孤立学习为关联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粗放学习为精准学习”。在线教学期间,教师可能会面临学生的学习状况难掌控、学生的学习目标难落实、学生的学习效率难提高等问题。这些痛点恰好可以借助思维导学来改善。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在实践中究竟该如何充分利用思维导学原理构建高效线上课堂?
★ 教师成长的云梯
回望名师的成长之路和名校的发展历程,教研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据了解,有些学校老师不仅不热衷教研,还认为教师把课上好就行,不用做什么教研,没有多大作用,甚至觉得做教研是“不务正业”;部分老师做课题、写论文是“被逼的”,仅仅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有的老师更是毫不掩饰地说:“平时教学工作已够忙了,还要照顾家庭,我哪有时间再做教研?”还有的老师说:“那些经常搞课题、发表论文的老师,不见得他的教学成绩有多好,甚至还不如我呢。”我想,老师们究竟有没有读懂什么是教研?有没有清楚教研的作用,特别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追问,有助于教师读懂教研的内涵及魅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投入度。
★ 综合实践课程深化学生探究体验
为推进教学高质量发展及育人方式变革,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东氿小学在综合实践课程化运作上做了诸多尝试。通过创建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设置基于探究和体验的课程模块,学校形成以学生探索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模式。综合实践课程有助于实现多学科的融通学习,促进家、校、社合力育人,从而推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04
教育观察
★让师生在阳光下幸福成长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办学纪实
在美丽富饶的江海大地上,有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学校创办于2002年,前身是海门市实验小学“阳光部”,2010年独立建制。
“阳光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追寻教育理想的校本主张。从“共度幸福完整的阳光生活,同创终身留恋的心灵故乡”的愿景描绘,到“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使命担当,再到“文武同化,内外兼修”的思路梳理,最后到“朝向阳光,放飞梦想”的校训确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海门实验附小形成了系统的阳光教育文化理念与建设路径,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