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31期 总第79期
发表时间:2022-10-08     阅读次数:     字体:【


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2年第31期 总第79期




01

阳光报道


陶艺课程不“简单”


提起陶艺课程,许多人觉得就是让学生学习制作陶艺作品,但是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不想让陶艺课程这么“简单”,学校在陶艺主题课程的引领下进行多门课程的融合统整,引导学生在融合中获得丰富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生活体验。



让每一朵紫藤花自由绽放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柳职”)校园里有一处紫藤花架,每年4月紫藤花盛开时,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引得全校师生纷纷驻足观赏。学校以这片紫藤花为教育契机,让师生感受“一花一木一世界”“一枝一叶总关情”,理解自然界万物生灵的勃发生命力。

由花及人,针对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相对薄弱、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较为匮乏的现实困境,学校将紫藤花喻为个体学生,以紫藤花“团结、向上、奉献”的精神激励学生的成长和品德养成。渐渐地,“让每一朵紫藤花自由绽放”成为柳职的办学理念,“紫藤花绽放”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




02

师生成长


开新路,育“强师”

——四川省启动首批中小学名导师工作室


国家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如何指导各地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如何确保《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落地落实?4月15日,一场特别的启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全国的5位导师通过网络与线上参会的四川省首批中小学名导师工作室学员交流,并在线进行了课堂展示。

“今天既是首批中小学名导师工作室的启动仪式,也是学员的拜师会。”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崔昌宏说。为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四川省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邀请“教育部领航工程”名师组建导师团,指导全省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高位发展。



教师需要“慢成长”


很多人都喜欢木心的诗《从前慢》,很多人都觉得教育是个“慢活”,可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从容的“慢”却淡出了教师的生活,教师每天匆匆忙忙,心浮气躁。

我一直认为,校园应是一座“慢城”,在这里,教师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成长。



野桑树


学校教学楼东侧长着一棵野桑树。说它野,是因为这棵桑树是从石头缝里拼命长出来的。虽说“出身”不好,但路遇贵人,贵人就是我当时带的2010届学生。13年过去了,这棵野桑树已经长成了大树,足足有电线杆那么粗,四层楼那么高。



美术老师的班级什么样


我是美术老师,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我充分发挥美术老师的专业特长,打造班级特色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

美化墙壁泽心灵

潜移默化陶冶学生情操

对于班级环境,我不仅要求班级的地面、墙壁、桌椅保持干净整洁,还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装点教室,让每个角落都散发出充满童趣的艺术魅力。教室的后墙设有德育天空、科学世界、作业展台、书画角、文学角五个板块的展示园地,德育天空展示每次活动的照片、主题画;科学世界展示科普小知识;作业展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书画角展示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文学角展示经典阅读摘抄与学生习作,每个板块的内容都会定期更新。教室窗台上摆放的绿植生机盎然,学生的手工作品妙趣横生。南北墙下端的瓷砖上贴着一棵棵“梦想树”,远看如一片小树林,近观是我班的常规评比栏。北墙角的书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儿童读物,行至此处,书香气息迎面而来。美的环境潜移默化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03

探索创新


中学生线上教学的破与立


线上教学对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实施线上教学并保证中学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在应对疫情防控和落实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创新实践,选择最适合中学生群体的有效线上教学方式。这是目前我国中学生线上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合作学习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元课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更多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有效激发其创新思维,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进而全面促进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筹划研学实践活动正当时


日前,福建省教育系统重点工作推进会举行。会上要求“因地制宜、分类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特别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好研学教育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基于一线的教育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双减”工作强力推进的大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有必要更加重视并做好研学工作。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就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共8个学分。



促进体验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


伴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文化多元发展,学生厌学、叛逆、以自我为中心、沉迷手机、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成为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中小学德育面临严峻挑战。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针对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世界开展工作,二者互相融合、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进而达成育人目标。但目前无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学校实践工作中,这种既协同又存在差异的关系并没有被重视,常常导致两者的实效性都不高。



04

教育观察


以人为本成就幸福 特色育人优质发展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


从“心”育人 润物无声

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孙传读提出“以人为本,成就幸福”的办学理念。安全是幸福的根本。学生中不良问题的根源在心理。学校决定从“心”开始,以心理、情商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预防校园安全问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以三教改革为抓手 赋能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更加突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均强调要着力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职业教育的最终指向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要素是要抓好教学工作,重要任务是深化“三教”改革,进而解决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根本问题。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资源整合、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赋能内涵建设,学校发展成效显著。




 
上一篇:电子版2022年第29期 总第77期《德育报 - 阳光周刊》
下一篇:《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32期 总第80期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