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38期 总第86期
发表时间:2022-10-26     阅读次数:     字体:【






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2年第38期 总第86期




01

阳光报道


德育为先 匠心报国

——重庆市石柱县职业教育中心德育工作巡礼


重庆市石柱县职业教育中心系首批国 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重庆市石柱第 一职业中学校),坐落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2010年石柱第 一职业中学校与民族中学校园内的职教中心整合搬迁至新校区,形成一所集学历教育、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占地196亩,开设有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6个专业大类25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4123人,教职工23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0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8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讲师96人。

近年来,为在学校“双优”建设中更好地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巴渝工匠和大国工匠,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工作中更加凸显“以德为先”,实施具有鲜明的土家族民族人文特色的石柱职教德育,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石柱职教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特点,充分利用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文化经典,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喜洋洋”德育方案。



02

师生成长


从“心”调整,宅出心“晴”


新冠疫情让一些学校只能实行线上教学,学生长时间待在家里,出现了烦躁、恐慌、焦虑、抑郁等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我设计了“从‘心’调整,宅出心‘晴’”心理辅导课程,通过课前量表调查、分析调研、学生体验、分类疏导等过程,指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如何带好初一新班


新学年,小学毕业生们迈入初中,成为初一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以及学习方面的新变化,初一新生难免会不适应、不习惯,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此时,接手初一新班的班主任应如何引导学生平滑度过适应期,让新班级快速步入正轨?



我经历了两次作业改革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教育生态的重塑。在学校内部,作业设计与有效管理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全 国各地中小学校纷纷行动起来,进行作业管理与设计的探索。

这让我想起2008年在山东一所农村初中工作时,与教师进行的一场旨在“减负增效”的作业改革。教师内心是认可作业改革重要意义的,但当时的教育环境裹挟着他们不得不去争抢学生的课后时间,布置更多的作业。



03

探索创新


德育引领“全科体系化”课程构建


基础教育重要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的良好基础,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突出育人理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从“以德润人”“以德服人”“以德化人”“以德育人”“以德报人”等层面进行探索,提出“全科体系化”校本课程理念,通过“课程立校,崇德树人”实现“五育融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舞蹈教学应注重文化育人


舞蹈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美育的重要方面。现阶段,舞蹈教师教育的专业课教学方法大多停留在对舞蹈动作层面的教法研究,缺乏对学生美育文化的滋养。

新时代的年轻人需要在舞蹈艺术学习中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与内在涵养,将“文化育人”理念贯穿于舞蹈教师教育教学中,结合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较高、文化基础扎实、身体素养待提升的学情特点,从“以爱化人”“以舞塑人”“以礼立人”三个维度入手,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将文化的传授和浸润寓于舞蹈教师教学全过程,探研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道德教育融合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教育不再只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的目标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修养和人格修养等,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针对课程特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重联系学生成长实际,有效融合道德品质养成教育,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高。

随着儿童身心的变化发展,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在逐步形成与发展中,从他们对待学习、对待同学、对待老师、对待集体以及对待社会的言行中,能够看到学生在道德品质与一般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既相对稳定,又随年龄变化的共同特征。小学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开始形成与确定方向的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其道德品质的各构成心理要素都有显著的特点,我们应顺应这些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融合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04

教育观察


星星之光 亦可耀眼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幼儿园打造“星星之光”党建品牌激活教育发展新活力


一面党旗,历经风雨,愈加鲜艳;一支队伍,久经磨炼,斗志弥坚。

在国 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的背景下,在重庆市巴南区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巴南区鱼洞幼儿园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秉承“颗颗星星亮晶晶”的办园理念,倾力打造“星星之光”党建特色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的相融共促,让党建有力度,让教育有温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学前教育。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南省三亚市第九小学海洋主题系列课程概述


开发海洋主题系列课程,让学生在天涯海角、鹿回头、亚龙湾等景区开展研学活动,海南省三亚市第九小学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将三亚的地理、风俗、美食、美景等自然和社会资源融入课程。

教育家陈鹤琴说:“当地民情民俗以及自然景物的学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海南省三亚市第九小学将具有海洋气息的风土人文、自然资源等融入学校教育,构筑多元立体的育人环境,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开发了海洋主题系列课程,促进多种学习的链接与生长,凸显海南学生的“特色印记”。

海洋主题课程依托丰富而独特的地理资源,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链接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问题,以问题引领探究性学习,从“为什么”开始,让目之所及、手之所触的世界成为学生新的研究场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会设计不同目标的项目和场景,比如:低年级的“走一走,玩一玩”,用脚步丈量大地,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年级的“说一说,做一做”,用智慧开启旅程,登上“鹿回头”峰顶俯瞰城市变迁,走进水稻公园亲历稻子的生长过程,深入槟榔谷感受黎族、苗族文化;高年级的“访一访,问一问”,用经历丰润人生,走进深海研究所探秘大海的更深处,寻访崖州古城体悟人文历史的厚重。











 
上一篇:《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37期 总第85期
下一篇:《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39期 总第87期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