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3年第10期 总第108期
发表时间:2023-04-09     阅读次数:     字体:【







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3年第10期 总第108期




01

阳光报道


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通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


2021年7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成功入选为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同年12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成功入选为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



传承红色基因与以体育人相融合


湖南省宜章县碕石承启红军小学,曾是中共宜章县委所在地,是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学习、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近年来,学校紧扣“传承红色基因与以体育人相融合”特色教育主线,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以校内“承启革命历史纪念室”为学习阵地,让学生们学习先烈追求崇高理想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并将其运用于体育课程的“教会、勤练、常赛”中。



做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


党的二十大召开让一线思政课教师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同时也在思考接下来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引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心田


贵州省黔西市中坪镇中坪小学的学生在练习刺绣。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市中坪镇中坪小学积极推动优秀非遗文化进课堂。学校安排精通刺绣、蜡画、蜡染、剪纸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山村小学的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非遗技艺,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02

师生成长


深刻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其中立德树人最具根本性。新时代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提升能力,更要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格。



一间教室一束光


在我看来,教室环境是“唤醒的教育”“无声的教育”,具有间接而内在的教育作用。小学生年龄尚小,价值取向、审美视角更容易受环境影响。教室是学生每天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接班初期,我就会思考如何布置教室,打造优良的班级环境。



基层体育教师也能散发无限的光


在中西部边远地区,基层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体育器材缺乏的问题。从走上教师岗位那一刻起,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创意体育器材制作,创新体育教学,为体育课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



独行在晚秋


傍晚,总有一些人和我一样,迎着飒飒秋风,行走在林荫、绿蓠、匝道、栈桥、乡野,一枚枚仓桑的叶子滑落在肩上,又落在脚下,踩着刚刚与枝干分离的叶子,默默的前行,回味着与季节相关的旧事。



03

探索创新


探索校本教研优化与转型之路


现在大多数学校每个年级都建立了不同学科的教研组,常规的学校教研工作主要依托教研组开展。但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学校教研组工作存在3个主要问题:一是易流于形式,仅限于日常的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等常规研讨活动,对于如何备课、听什么课、研讨哪些问题等缺乏思考,这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的教研活动使得教研质量不高,教师无法得到专业引领,教研积极性也逐步降低;二是各教研组各自为战,缺少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各教研组仅限于完成分内的工作,单打独斗,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难以落实到位;三是教师更多关注眼前的教育教学问题,不能跳出年级看学生整个学段的整体发展。



综合思政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在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着力以综合思政课程为抓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家校社一体 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凤城小学办学两年多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安徽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依托学校劳动教育基地,以家校联合为主渠道,以实践体验为主方向,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主阵地,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课内外学习生活全过程,“五育并举”,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04

教育观察


用特色办学践行“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龙湖实验中学于2006年创建伊始就提出了“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这里的“发展”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未来发展着想,为学生个性发展着想,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



报纸版面




扫描二维码,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

电子高清完整版



感谢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3年第10期

我们下期见


|张志凯

稿张堡盛

闫 丽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

引领创新 提升发展



 
上一篇:《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2年第48期 总第96期
下一篇:《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3年第6期 总第104期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