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3年第30期 总第128期
|
发表时间:2023-10-05
阅读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
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3年第30期 总第128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在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核心内涵、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上下功夫;要强化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在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特色鲜明的“双高”院校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论断并对其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特色,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符合世界大势,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两大规律”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对于鼓舞动员全国上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承载着无可替代的全链条人才培养和初始人力资源批量供给的重任,同时又以科学研究等重要功能的发挥,扛起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产出的半壁江山,因而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工作母机和重要基石。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新征程上,教育必须优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此才能发挥支撑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性战略基石作用。
体育家庭作业作为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如何有效弥补校内体育活动的不足?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调研了解学生、家长需求,开设了体育家庭作业“自选超市”,由学生、家长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形式,学校提供专业指导并组织多主体参与评价。
★ 跨越星海 携光而来
接班第一天,我看到一双寒星般的眼睛。它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星星(化名),他不爱说话,却威力很大。老师们对他头疼不已,同学们也对他避之不及。为了解决问题,我走进了他的家庭。
“家乡那棵红枣树,伴着我曾住过的老屋,有过多少童年的往事,记着我曾走过的路……”这熟悉的旋律再次勾起我对老屋红枣树的沉重牵挂。从我记事起,我家院内就有一棵枣树。这棵枣树栽种于北屋正堂与东厢房的夹角处,居住在这两座房子中四代人的喜怒哀乐被这密密麻麻的红枣树枝条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三小学(以下简称“华中路第三小学”)创建于1966年,初期隶属于郊区龙狮桥乡,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交通不发达,学校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近年来,随着城市东扩,区划调整,迎江区经济建设的飞速推进,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然而,学校仍面临生源落后、师资不足、留守儿童占多数、家庭教育缺失等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成立了“放心1+”留守儿童服务站,通过五年的课后服务工作摸索,由单一的留守儿童作业托管模式渐扩至全校有需求的学生,并在全市率先开设寒暑假托管班,破解部分家长“接送难”“看护难”问题。学校先后推出了课后“4+1”的服务模式,以学校教师、外聘专业人员、志愿者社工为课后服务师资力量,累计开设28个兴趣社团,全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课后服务体系,深受学生喜欢和家长好评。学校德育思政工作受到好评被命名为迎江区思政工作室示范点。
★ 让数据从“隐性”走向“引擎”
萧山信息港小学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教育配套建设的第一所现代化、高品质公办小学。学校以信息技术为支点,以未来教育为底色,打破习以为常的管理方式,在技术与观念瓦解和重构中实现教育破局,让数据从“隐性”走向“引擎”,从“新鲜感”走向“常态化”,实现学校发展新样态。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提质增效、如何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等成为各校关注的焦点。作为首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立足儿童学习过程浅化、场域窄化、主体虚化、评价外化等问题,历经20余年探索,构建和实践了小学“亲证学习”范式,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也为“双减”下如何拥抱素质教育,让儿童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
40年漫漫职教路,一路风雨一路行。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龙门浩职业中学”)始终遵循“正人 达业 行天下”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构建重素养、职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一重三化”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高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高地,为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理念和重要命题。传统的融合教育,是力求让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在很少受限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让其尽可能多地学到融入社会的本领。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李龙梅认为,在融合教育中,特殊教育学校不应该总是作为特殊群体被动融合,而应该主动有所作为。真正的融合教育,不仅在于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生态帮助特殊学生融合进去,更要让他们有能力融进生态里面去。




扫描二维码,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 电子高清完整版 
感谢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3年第30期 我们下期见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
|
|
上一篇: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3年第29期 总第127期
|
下一篇: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3年第31期 总第12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