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3年第13期 总第111期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育性、启智、健心、导行”的属性,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基础支撑,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供了重要途径。努力让积极、阳光、健康的心理成为孩子们精彩人生的幸福底色,是重庆市南川中学校(以下简称“南川中学”)的坚持。
★ 既“润物无声”,又“回味无穷”
——河南省汝州市创建“四位一体”思政教育新样态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深刻而生动的比喻启示我们,要不断优化内容,创新方式和载体,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既能“润物无声”,又能“回味无穷”。河南省汝州市教体局坚持“大思政”战略和“以实践为导向,开门办思政课”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多维联动,打造课程思政、管理思政、服务思政、环境思政“四位一体”思政教育新样态。
为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念先辈恩德,进一步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清明节前夕,甘肃省张掖市临泽红军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血战倪家营汪家墩战斗遗址,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幸福生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扫活动。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回答“教得怎么样”或“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具有诊断、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教师要用好评价的教育机制,撬动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新教学的杠杆,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让“教”与“学”同频共振,全方位赋能学生的生命成长。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新课程新教学提倡开展多元化评价。
★如何做阳光智慧型班主任
教师要真诚地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有同情心,这样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好老师有五个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教师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
一年来,“双减”成为学校工作新旗帜,聚焦“双减”,刀刃向内找问题,优化管理、精准发力,避免“勤奋的平庸”和“平庸的勤奋”,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更多的“可为”与“可能”,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教育新态势。
★ “智雅+”课程体系成就大美育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建校13年来,始终秉持大美育课程观,以“培养灵动、善德、慧思、雅美的智慧人”育人目标中的“雅美”和“智慧人”为着力点,以融合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美育融合课程建设、融进学习生活、融入文化环境,构建“面向人人”的“智雅+”美育课程体系。
★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新课改强调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仅开展知识与技能教育是不够的。而对于本就存在独特性的特殊教育学校,更应重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供心理辅导,防治心理问题,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协调发展。
美好生活承载了人民现实、具体的向往和追求,设计教育也必须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塑造“人民设计师”,是设计教育识变应变求变的时代应答,是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教育应答。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设计类专业群教学团队从2012年启动破题改革,在传承老一辈川美人为人民培养艺术家的核心要义基础上,提出塑造“人民设计师”的概念与指向,并依托国家重大招标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20个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教研项目,探索了从专业技能走向社会主题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启动了在中国式发展之路上塑造“人民设计师”的川美实践。
扫描二维码,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
电子高清完整版
感谢阅读《德育报 - 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3年第13期
我们下期见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