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欢迎阅读 《德育报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4年第22期 总第171期
发表时间:2024-07-11     阅读次数:     字体:【




欢迎阅读

《德育报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4年第22期 总第171期



01

 阳光报道


★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 共建“唯吾爱”式德育生态圈


教学生易,养学生难!一个人能力很大,德不配位最可怕,所以今天的学校教育反复提及德育。

然而,在有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状况是这样的:德育都是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事,与其他老师关系不大;德育就是让学生去听听讲座、做做志愿者、画画手抄报,浮于表面的活动形式让师生、家长怨声载道。



★ 高质量党建“实”为要


在一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被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机械分离,有的未能整体贯通,还有的学校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党建台账报表一大堆却不见实际效果。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离不开高质量党建的引领和支持,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需要筑牢新时代中小学校高质量党建之基石,这对实现“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党建是对“主心骨”的固本培元,必须扎扎实实、务求效果。



02

 师生成长 


★ 学生遭遇网络欺凌,老师如何应对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然而,网络欺凌作为现实中的传统欺凌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如同“看不见的拳头”,常常被忽略。事实上,虚拟空间中的网络欺凌行为尽管相对隐秘,却给尚处身心发展期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困扰与伤害。因此,老师应高度重视并警惕网络欺凌问题,一旦发现学生遭遇网络欺凌,一方面要及时制止欺凌者,并引导他们走向正途,另一方面要给予被欺凌者充分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勇于向网络暴力说“不”。



★ 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成长


生活即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教育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有所感悟,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学校教育要善于通过各种活动,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感受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助力学生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



★ 我和“玻璃女孩”的故事


几年前,我们班来了一位特别的女孩,生下来就患有先天成骨不全病,骨骼就像鸡蛋壳一样薄,一样易碎,双腿无法走路。大家都管她叫“玻璃女孩”。那段刻骨的记忆中,我们有一场幸福的相遇,彼此收获成长、收获美好。



03

思政园地 


★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以海韵育人 让海边孩子有大海般品格


“海韵盈校园,处处皆课程。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特色课程。我们徜徉在海韵课堂上,在学习中知海、亲海、爱海,在实践中探寻大海的昨天与今天,在心中播下海洋强国的种子!”这是山东省荣成市石岛实验小学学生参加该市特色课程展示时发出的由衷感慨。

学校濒临黄海,浓郁的海洋气息弥漫校园。学校致力于创建荣成市品牌特色学校,立足海韵教育特色文化和育人目标,对学校课程要素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架构为领航、启航、远航三大课程群,建立了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小航船”特色课程体系。持之以恒的海韵教育给学生带来了看得见的改变:像大海一样拼搏进取,像浪花一样精彩绽放。



★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从大爱、大德、大智、大为、大仁、大道六个方面对中国教育家精神进行系统阐述。



★ “强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只有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从课程思政理念的更新,到思政元素的提炼,再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究,都需要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并认真践行。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广义的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师文化,要求教师以履行职责为根本、以提升境界为遵循、以践行使命为目的。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强化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加强师德修养、丰富精神品质。教师要做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以身示范,用明确的育德意识和厚重的育德能力,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找到人生成长的参照。这一点,应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师德本意所在。



★ 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微课应用探究


微课作为一种集教学、观赏于一体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能够为传统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将微课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符合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04

 教育创新 


★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向新而行,逐质而攀


2011年3月,沐浴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春风,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应运而生。2021年1月,学校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以全新姿态迈入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向新而行,逐质而攀。三年多来,学校革新内部治理,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涵发展,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了新的跨越。

荣誉见证不凡,奋斗铸就辉煌。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以有力行动书写出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走向“大有作为”的奋进之章。



★ 山东省青岛超银学校 提升学生幸福感和家长满意度


山东省青岛超银学校建校多年来,一直贯彻“明德树人,至境治学”的办学理念,以办“政府放心,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为愿景,努力促进家校协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一直以来致力于以一丝不苟的精神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高品质、全方位满意的教育和服务。



★ 赵永红:行之以诚 教文育人


《中庸》有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赵永红看来,老师的“诚”能化育万物,化育儿童;“诚”有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真诚、对学科知识的娴熟、对教育的执着。18年来,她带着教育之“诚”,坚定地走在语文教育大道上。在大语文观的浸染下,她关注学生学科思维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积淀、凝结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三‘疑’一‘思’”教学风格,形成了“有‘趣’有‘灵’”的生命课堂,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渲染生命底色,使语文教育呈可持续性发展态势。




  报纸版面  




欢迎阅读  《德育报 ?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4年第22期  总第171期--二维码.png

扫描二维码,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

电子高清完整版



感谢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4年第22期

我们下期见


编   辑|张爱静

审   稿|张堡盛

终   审|闫   丽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

引领创新  提升发展




 
上一篇:欢迎阅读 《德育报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4年第21期 总第170期
下一篇:欢迎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电子版2024年第23期 总第172期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