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
《德育报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4年第35期 总第184期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因地制宜用好红色资源,与时俱进传承红色基因,凝心聚力培养时代新人,对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重庆作为红岩精神的发源地,理应用好用活先天优势、比较优势,充分挖掘红岩精神蕴含的育人价值,强化系统思维构建红岩精神育人体系,在创新理论体系、健全教育体系、完善工作体系上持续发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红岩思政”育人品牌,用红岩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 青岛黄海学院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青岛黄海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政治引领、内涵习悟、文化涵养、行为塑造“四位一体”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 点亮普通教师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寄语广大教师,强调要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建设发展新时代教师队伍的精神引领,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信念支撑。
★ 以信传意 让爱留痕
到目前为止,我已在班级群里为本班孩子和家长写下了30封信,这三万余字记载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每周读信,已成为孩子与家长的快乐时光。我希望这些信能陪伴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自信、坚定地前行。
★ 家校携手,共筑孩子心灵桥梁
在2019年秋季学期的一个早晨,我提前到达学校迎接学生们回归校园。然而,在校门口,我目睹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场景。一位母亲正用力拖拽着她的孩子,孩子的哭声在空气中回荡。令我惊讶的是,这个孩子正是我班上的学生刘波(化名)。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由此可见,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对家庭、学校、社会提出了多维度的要求,而作为家校共育的主体——家长和教师,目前往往处于“有意识无技能”的状态。学校心育工作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和价值感的大工程。
为此,河北省沧州市迎宾路小学启动了“青苗心育计划”,在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成立“青苗心理家庭群”和青苗心育教师团队,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赋能。
★ 立足红色资源 聚焦立德树人
近年来,天津市蓟州区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锐意改革、守正创新,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持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办好“怡心”教育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学校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办好怡心教育”为主题,给全校党员教师、家长代表上了一场党课,从六个方面入手,期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办好“怡心”教育。
★ 罗敏:深挖学科德育这座宝藏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党委书记、校长罗敏,正高级教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第十一届党代表、郑州金水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曾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特级教师、政府督学、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她所在的学校秉持大德育观实施课程育人,正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格局,正在创造出基础教育学校立德树人新品牌。
★ 办红色山峰下有温度的教育——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昭乌达中学“三箭”齐发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红山之巅洒下,伴着朝阳,踏着晨辉,百柳依依之地,一首悠扬的校歌《洒满阳光》唤醒了沉睡一夜的“昭乌达”校园。随着暖阳初升,学生精神饱满地走向操场,随后传来阵阵操前小读,琅琅书声久久回荡在校园里。紧接着激情跑操的口号嘹亮震天。“青年学子、志存高远、奋力拼搏、追求卓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生步伐铿锵、斗志昂扬,青春绽放的一天开始了。
★ 山东省安丘市景城小学 学生在美育浸润中快乐成长
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来,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景城小学积极探索,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学生的审美素养、道德情操、身心健康、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扫描二维码,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
电子高清完整版
感谢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4年第35期
我们下期见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