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
《德育报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4年第36期 总第185期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从战略高度上指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为培养造就适应教育强国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合力推动下,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商”
乐商(Optimistic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指人乐观的能力,它既包括一个人乐观水平的高低,也包括个体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中获取积极成分的能力,以及影响或感染他人的能力。高乐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提升社交能力,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商?
★ 创建生命成长的教育共同体——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我们这样做
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词。
第一,理念引领。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工作室运行一定要有思路、有方向。第二是目标导向。在创建工作室时我们要明确工作室发展目标。第三是机制创新。工作室的发展要形成自己的运行和管理体系。第四是整体规划。主持人要了解工作室运转的基本程序,并和团队成员一起对各项活动的开展做好规划。第五是要保证工作室所有的规划、发展策略能够有效落地实施。
★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强大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只有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才能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我的工作经验来简单介绍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线,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劳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德育工作必须聚焦 “情感育人”,从课程、文化、活动入手,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工作新格局。
★ 教育要从人力资源、人才回归到人
我们今天的教育要从人力资源、从人才重新回归到人,回归到树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因为教育的初心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力资本。苏霍姆林斯基讲得很清楚,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人是最高价值,教育学是人学。教育的目标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学校教育,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
★ 学校高效德育活动“三有”
随着教育的全面发展,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教育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强调,要策划和组织一系列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的德育活动。然而,在德育实践中不难发现,部分学校德育活动存在表面化、实效性不足等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校设计“三有”德育活动,能有效让学校德育活动成为育人的助推器。
“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亟需大量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踏上人生征途,用勤学的汗水,充盈闪亮青春;凭笃行的脚步,实现人生理想;用不懈的奋斗,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党委书记李天祥为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暨一堂思政课”时寄语青年学生。
★ 点亮渝州大地的教育创新梦——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10年(2014~2024)发展巡礼
在历史的长河中,10年如白驹过隙,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而言,却是一段凝聚着推陈与出新,艰辛与汗水的难忘时光,更是一次充满着理论与探索、改革与实践的立德树人漫漫长路。
十载风雨兼程 学术百花园漫漫求索
时光追溯到2014年,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同意,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在红楼宾馆正式成立。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北京大学、贵州省创新教育学会、重庆市教育学会、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重庆市民办教育学会等纷纷发来贺信,表示祝贺。作为省级学术团体,开展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引领创新,提升发展;广泛开展教育咨询和培训,编辑出版内部学术期刊和报告专著,团结并带领重庆市的教育创新工作者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举办了多次高层次的教育创新论坛和学术年会。发展会员单位218家,个人会员351人。先后成立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校园文化工作委员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与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一班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学会先后被全国社科联席会议评为“全国创建新型智库先进单位”,学会党支部连年被重庆市社科联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重庆市民政局评为5A级社会组织。
扫描二维码,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
电子高清完整版
感谢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4年第36期
我们下期见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