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
《德育报 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4年第39期 总第188期
★ 以德润身塑造“中华魂” 以文化人厚植“家国情”
在低年级盘绘课上,学生正用画笔描绘着古诗经典,将华夏千古文明刻在心头;中年级盘绘课上,学生正仔细拓印三星堆纹饰,让巴蜀文明印记扎根在脑海;高年级盘绘课上,学生手握毛笔,在瓷盘上绘制京剧人物,让传统文化国粹熏陶灵魂……这些都是借助盘绘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德润学校始终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校之基、育人之本、润心之魂,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盘绘课程将其生动呈现,努力培养有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的中国好少年。
★ 高职院校要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新时代“红色气质”青年
思政教育重在价值引领,而价值引领的外显结果之一就是气质,因为气质是个体内在追求、价值准则、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红色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气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底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作为培养未来现场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主渠道的高职院校,要深化思政资源建设改革,涵养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为培育“红色气质”青年提供丰沛的资源养料,通过“聚智”“聚能”“聚力”三措并举,推动“红色气质”与青春合拍,使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肩扛使命,自强不息,让中华民族挺立世界之巅。
涵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峥嵘岁月,一批批爱国青年舍生忘死、披甲执兵,维护了民族的尊严,换来了中国的独立与发展。现如今,狼烟不在,但中国面临的国内外风险与挑战却依旧严峻。青年人要铭记先烈的付出,做爱国、护国、敬国的先锋榜样,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以青春力量护航中华民族砥砺前行。
★ 将美育融入学校的每一个“细胞”
如何以大美育引领学校转型发展,如何通过创建课程、活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校园环境等方面相互“融通”构建大美育体系?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玉律学校开展美育探索,“从零到一”建立艺术教育体系,“从一到大”改革美育培养体系,探索综合性美育体系建设,将美育融入学校每一个“细胞”,用美育连通学校每一根“神经”。
★ 向阳而生 逆光逐梦
“老师,我考了613分。”6月24日,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798班学生刘科向班主任陈玉娥报喜。一位右眼无视力,左眼0.04的考生书写了一曲只要不屈服命运,就能无限腾飞的进行曲。
★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幸福
教育,犹如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它不张扬、不喧闹,却以其持久而深沉的力量,滋润着每一个生命,带来细水长流的幸福。对我来说,这份幸福来自于与小家一起从教的传承,与大家一起共事的温暖,以及与孩子一起欢笑的纯粹。
何科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八年级(2)班的学生。他收集新闻信息并在思政课前及时分享的做法,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认可。因此,他很有成就感。5月28日,他的“新闻播报”内容是钟薛高卖红薯还债的事迹。他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弘扬。作为中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当讲诚信,做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华山中学思政课教师王慧告诉我们,八年级每节思政课都要设置课前“新闻播报”环节。学生们分组后,通过收集国际、国内及身边的新闻,再以“视频+PPT+口播”的形式,进行分享,最后,进行简要评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网络平台的新责任
爱国主义要与时俱进,适用“新平台新技术新产品”助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了网络平台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的重要责任,除了应提高爱国主义精神信息作品供给外,还明确提出利用“新平台新技术新产品”助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此法的一大亮点是专门强调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要积极承担爱国主义教育责任,主动履行爱国主义教育义务,在内容建设、制作、传播上多发挥技术优势,开发和运用新平台新技术新产品,主动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要与时俱进的理念与原则。
★ 人人有舞台 个个有“绝活儿——山东安丘锦湖小学搭建学生才艺展示平台,提升活动育人实效
磕蛋,搅液,起锅烧油,小小灶台前,孩子们化身大厨,做起饭来有模有样。日前,山东省安丘市锦湖小学(以下简称“锦湖小学”)劳技课上,五年级(5)班学生张晓明做煎鸡蛋,香味很快弥漫了整个教室,全班同学品尝着“张记”美食,纷纷竖起大拇指。
课桌前,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四年级(6)班学生宋琼玉刀随手动,简单几下,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跃然眼前;体育馆里,三年级(5)班学生范振兴随着浑厚激昂、振奋人心的鼓声,一抱拳、一搭手,用精湛的武术“绝活儿”赢得了热烈掌声,每到课间,校园内随处可以看到学生亮“绝活儿”的场景。
★ “内生德育”的构建与实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够促使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笔者发现,当下一些学校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有赖于外力推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导致其动力不足,出现“知行脱节”“价值困惑”等现象,从而影响德育实效。
《德育报·阳光周刊》秉承:“荟萃创新资讯,弘扬思政典范,分享育人智慧,引领师生成长”的办报理念,以“办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阳光教育”为办报宗旨,以四大板块栏目致力于立德树人,创新引领学校德育主流媒体专业周刊的出版,扬思政信念之旗,铸中华美德之魂,树德育楷模标杆,弘师德师风正气。将《德育报·阳光周刊》打造成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亲和力、影响力、正能量的全国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努力成为教育创新、师生成长的高光平台。
扫描二维码,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
电子高清完整版
感谢阅读《德育报 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4年第39期
我们下期见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