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
《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4年第45期 总第194期
★ 劳动课程点亮教育璀璨之光——重庆市石柱县石潼小学以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2024年10月27日,重庆市石柱县石潼小学(以下简称“石潼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分队到三河镇北岭山生态园开展摘柿子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穿梭于柿子林之间挑选着果实饱满、色泽诱人的果实,孩子们欢歌笑语,整个果园弥漫着收获的喜悦。每人采摘了50斤,共计1000斤。在果园采摘的人们称赞:石潼小学组织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塑造了良好的劳动品质,好样的!
★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推动劳动教育创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创建于1974年,地处万福桥堍,1978年被确定为重点中学。2012年6月,初中独立分设为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属公办初中。2018年学校全面启动原址翻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84万平方米,2021年1月入驻新校。学校创建突出劳动的“理解型”德育课程,以“理解、分享、传递”为基本策略,以“重过程、重主动、重激励”为原则,以“体验性、探究性”为实施特点,在良好的劳动实践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平安校园、常州市文明校园、常州市中小学“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 做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青年党员教师
今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青年教师是教师群体中最积极、最有活力与生气的重要力量,青年党员教师是青年教师的代表,有着党员和教师双重身份,更应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于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好榜样模范作用。
★ 教室文化建设“三步走”:构筑心灵栖息的殿堂
教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全面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构建高质量的教室文化,要精心设计,走好物质构建、活动激活、人文滋养这三步。
★ 浙江省仙居县下各第二中学吴灵秋:把学生装进心里
描绘这个关于热爱的故事,需要从一双含着憧憬的眼睛开始着色。
“长大后,你想要做什么?”对于浙江省仙居县下各第二中学数学教师吴灵秋来说,从童年到少年,她的答案从未变过,她的梦想始终是“成为一名数学老师”。2011年,从台州学院毕业后,吴灵秋来到下各第二中学,如愿成了一名数学教师。在这所乡村中学,她一待就是13年。
★ 让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理念”中要求“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小学生学习语言需要口、眼、脑的参与,借助感觉、知觉、运动觉等多种方式来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从而感受文字的意义,并体验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涵和情感。小学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语言。
四川眉山市东坡小学(以下简称“东坡小学”)“传承发展东坡文化,营造灵动诗意校园”的案例成功入列教育部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校歌《我爱苏东坡》2024年2月顺利登上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贺新春》大舞台。4月成渝“10+20”研训共同体的代表走进东坡小学,教室里,小东坡们朗朗诵读声豪迈奔放,亦如东坡诗词风格;展厅内,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尽显东坡风骨;剪纸坊,剪纸艺术表达着东坡诗词的意境风韵;讲学厅,刘芳校长从东坡文化融入学校视觉系统、课程系统、德育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 “宝藏教师”背后的学科思政启发
前段时间,山东电视台推出了“宝藏教师”节目,来自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的一名地理教师左右开弓画出精准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仅用时3分钟。学校还有一名美术教师,可以用5分钟时间在黑板上画一幅彩色粉笔山水画。这两名“宝藏教师”的教学绝招经过微信、电视等媒体的传播赢得了社会关注,被其他学校学生羡慕地称为“别人学校的老师”。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更多是在思考这两名教师“绝招”背后所蕴含的思政要素,以及学科思政渗透所需要坚持的原则。
★ 研修赋能副中心学校思政一体化发展
思政一体化建设是以立德树人为圆心,建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思政课育人共同体,形成铸魂育人合力。北京市通州区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扎实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画出副中心学校思政一体化同心圆。
通州区教工委、教委成立领导专班,引领整体发展。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成立思政学术学部,依托共同体,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规划思政一体化。高中思政教研室合理规划衔接主题,依托学科研修引领教师们推进落实。
★ 国家课程方案在学校的落地实施“点”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强调:“各地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继普通高中之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也正式进入了政府要求的核心素养时代。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地与有效实施,学校是最后一站。学校的落地实施举措,下列之“点”不可或缺。
★ 大山深处,见证坚守的力量——记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中心小学“支教奶奶”张明霞
初见时,她身穿一件玫红色的外衫,站在绿茵茵的操场上,被孩子们紧紧簇拥在中间,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正低头跟孩子们说着什么。孩子们一边听着,一边笑着,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传来,溢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张明霞,退休后依然坚持义务支教12年的银龄教师,孩子们喜爱的“奶奶”,老师们敬爱的“大大”(“大大”是当地称呼,即大妈,对年长者的尊称)。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打出心理育人“组合拳” 构建多元协同育人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重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首要在行动,关键在质量。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以省部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契机,对心理育人工作进行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五育融合、多元协同、分级管理、助人自助”为内涵特征的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体系,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重财经验,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感谢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4年第45期
我们下期见
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cqeduin@163.com
023-67396612
023-6751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