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育报阳光周刊》

首页 > 出版刊物 > 《德育报阳光周刊》

欢迎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2025年第33期 总第232期
发表时间:2025-09-28     阅读次数:     字体:【


欢迎阅读

《德育报阳光周刊》电子版

2025年第33期 总第232期







01

 阳光报道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构建“乐成德育”体系 培育“四好”人才


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以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建设为契机,历经3年攻坚探索、11年深耕实践,成功打造出“价值引领、机制保障、生态课堂”“三位一体”的“乐成德育”体系,为职业教育德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乐成德育”体系以“愿意成功、享受成功”为精神内核,创造性地将积极情感融入德育实践。“乐”字象征着驱动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让德育过程充满温暖与希望;“成”字锚定育人方向,将抽象的德育目标转化为清晰的行为准则。该体系致力于培养“四好”人才,即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子女、在职做好员工、在社做好社会成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道德根基。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构建“三维联动”双创教育新生态


一场大雨过后,货车司机刘师傅的车在一段乡间狭窄路段抛锚,车子卡在原地出不去,大型救援车堵在外面进不来。正在刘师傅一筹莫展之际,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黔江职教中心”)“牛牛工匠”汽修移动服务车赶到了现场,从智能诊断到现场维保,不出1个小时便解决了故障。



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涵养爱国情怀


暑假期间,很多高校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这对于涵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多走进历史纪念馆、抗战遗址遗迹,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沉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情感。



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传承烈士精神——行动是最好的回答


在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以下简称“王朴中学”)思政课堂上,75岁的王朴烈士后人王继志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这既是对革命烈士后人的敬意,更是对“王朴精神”的深切认同。

“近年来,学校以‘王朴精神’为内核,构建‘校馆合作、校地联动、多维互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和新媒体协同育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彰显办学特色。”王朴中学党委书记李忠良说。



02

 师生成长 


在教育世界里“看见”学生,“影响”学生——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王慧娜的真与专


作为学生口中的“全能娜姐”,王慧娜的传奇经历和风云故事在历届学生间流传。

她聪慧,8岁小学毕业,14岁考入大学,18岁便入职山东师大附中,成为同龄人的老师;她能在一天内熟记班里54名学生的姓名和样貌……

她阳光,用一颗真心对待学生,从不搞量化却让学生知对错、明是非;所带班级多次获评省级优秀班集体、市级优秀班集体;她也成为山东省首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成为山东省首届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获评济南市“立德树人双领军教师”称号……



四川省天府新区第十小学校 每个学生都有舞台


美育不仅关乎艺术技能的培养,更是审美素养、文化认同与人格成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第十小学校紧扣“以美育人、以美润心”理念,构建“课程—实践—展演”一体化美育体系,探索出一条兼具时代性、系统性的学校特色育人路径。



以班级为基点构建书香校园育人生态


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书香校园建设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班级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班级文化生态的培育直接影响着校园整体阅读风尚的形成。学校发挥班主任团队力量,立足班级场域创新实施“三阶推进”阅读工程,通过精准供给、资源流转、多维互动的系统设计,让静态的书籍转化为流动的知识活水,在班级场域中培育出具有生命力的阅读文化,实现了书香校园建设的深化,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03

思政园地


精工细做,把德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为新时代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党的领导是德育工作方向正确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持续提升以身立教、以德润心的行动自觉。要完善德育体系。德育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系统工作,做好新时代德育工作需要加快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德育工作体系: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规则意识;初中阶段要着重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高中阶段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大学阶段则要强化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要加强队伍建设。一切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德育工作队伍是做好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前提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做好教师德育工作,引导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师德汇聚成教书育人大数据


在祖国9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以千万的教师坚守在三尺讲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们用爱浇灌着中国梦的颗颗幼苗;他们用实践创作出民族复兴的铿锵乐章。大江南北,从教室里流出的耐心教诲;高山深谷,在沟壑中回荡的琅琅书声,蒸馏出最质朴的美丽师德。广大教师让无数的孩子萌生出五彩梦想,让懵懂少年拥有了诗与远方。



“体育+心理”、行政做“助教”,绘就课间满格画卷——陕西省西安市浐灞欧亚中学积极探索体育活动新样态


随着《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的发布,陕西省西安浐灞国际港务区教育系统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区内多所学校创新举措,成效显著。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欧亚中学(以下简称“浐灞欧亚中学”)不仅确保了“每天1节体育课”与“课间15分钟休息”的硬性指标,更巧妙融合“体育+心理”跨学科教学和行政教师担任“助教”的全新尝试,保障教学平稳高效,为校园生活添彩着色。



江苏省金陵华兴实验学校金地校区把节水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 把每一滴雨水变为“教育活水”


一场春雨刚停,江苏省金陵华兴实验学校金地校区(以下简称“金地校区”)的透水星光跑道便泛起细碎银光,雨水悄无声息地渗入地下。阶梯式花坛边,几名学生蹲在绿植旁高兴地记录:“看!雨水正在这里‘排队’进‘水库’呢!”

走进这所“会呼吸”的校园——透水砖、蓄水池、智能灌溉系统构成一张巨大的“海绵网”,而比科技更动人的,是学生们将每一滴雨水变成“活教材”的奇思妙想。在这里,节水教育不再是黑板上的口号,而是孩子们用双手丈量、用创意激活的“生态魔法”。



04

 教育创新 


家门口小而精、小而美的“好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掠影


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的荣誉墙上,“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榆林市文明校园”“榆林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榆林市优秀乡村学校”等50余块荣誉牌整齐悬挂。这一项项荣誉,既见证了学校百年办学的辉煌历程,也印证着上级部门和老百姓对这所学校的认可。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探索“新农学堂”非遗育人创新之路


近年来,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新农学堂”以非遗传承为支点,将垫江角雕、大石竹编等非遗项目融入育人体系,构建起“技艺传承+文化浸润+产教融合”“三位一体”的非遗育人新业态,走出了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湖南省宁乡市梅花初级中学 践行“五有四化”理念 构建高品质育人课堂


湖南省宁乡市梅花初级中学以“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为创新引擎,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新生态。这一融合先进理念与实践智慧的教学模式,激活了课堂生命力,为区域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感谢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 2025年第33期

我们下期见



编   辑|张爱静

审   稿|张堡盛

终   审|闫   丽







 
上一篇:欢迎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2025年第32期 总第231期
下一篇:欢迎阅读《德育报阳光周刊》 电子版2025年第34期 总第233期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