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创新教育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班会实务

首页 > 德育风采 > 微班会实务

我为自由画个圈,有人管束心里甜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
发表时间:2022-10-19     阅读次数:

我为自由画个圈,有人管束心里甜

——六年级自由主题微班会教学设计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 汤诗艺

【活动背景】

1.大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转变,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觉醒,认定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的事实,厌恶别人在自己学习、思维、生活等多方面的干涉和管理,强烈渴望摆脱师长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

2.小背景

有同学最近沉迷课外书,上课总是偷偷看,老师提醒以后还十分不耐烦,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事事和家长唱反调,对着干。嫌家长唠叨,嫌老师啰嗦,嫌同学管得宽,很烦人。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作为孩子身边最爱他们的人,正确引导。积极对待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到:有人管束是幸福的,要学会珍惜。

2.改善学生被管理时的逆反表现。

3.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我们所追求的自由,绝对不是放任自己,更不是为所欲为。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视频材料

【活动过程】

板块一:捕捉教育契机——被人管束真是烦

师: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听到过这样的话?(播放视频)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快去学习!

我之前是怎么跟你说的?

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爱怎样就怎样?

闭嘴!我说不行就不行。

没看见我正在忙吗?

你可真行!这样的错误都能犯。

我都是为了你好

师:听过这些话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每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呢?

师小结:无语,反感,不舒服,总而言之一句话,被人管着可真——烦

问题设计:是谁?哪些管束你的行为让你烦透了

师小结:言语上的啰嗦让人烦,行为上的要求让人烦,思想上的上的控制更是让人烦不胜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管束话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归纳出引起学生反感的行为集中在言语啰嗦,行为要求和思想控制三方面。

板块二:创设德育情境——管束原来出于爱

1.正向思考:

师:想想看,一般都是谁在管着我们?(家长、老师、班委、朋友、长辈……)

2.逆向思考:

师:他们为什么非要要管我们?去管别人不行吗?

头脑风暴:寻找共同特征——

师:刚刚听大家谈了自己的感受,我听明白了:管我们的人,他们都是( )的人。——爱我们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正向思考,明确管束我们的对象,再通过逆向思考,学生换位感受师长管束自己的原因,明白管束源自爱与关怀,降低学生对管束的抗拒和逆反。

板块三:运用心理技术——无人管束怎么样

问题设计:假如,从这一刻开始,平时管着我们的人,都不再管我们了,没有人管我们了,你会做什么?心情会怎样?

创设情境:

师:没有人管着的第一天,你会觉得?

师:无人管束的第二天,你会?

师:无人管束的第三天,你会怎么样?心情如何呢?

师:没有人管我的第一个星期过去了,你会?

师:两个星期过去了,你?

师:一个月过去了。

师:两个月过去了。

师:一年过去了。

师:十年过去了。

师小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你们的心态出现了一点变化,刚知道没有人管我们的时候,空气里好像都飘着一个个自由的泡泡,好开心啊。可是现实生活中无人管束真的这么好吗?跟老师来看看这样一些报道。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真实案例集锦,无人管束的少年的出现各种违法行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不归之路。

师:看了这些新闻,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我们这个年纪,还是缺乏一定的自控力的,我们也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没有人管,好像情况不太妙。一个个真实故事引人深思,一篇篇新闻报道触目惊心。现在看来,有人管,其实是件挺幸福的事。(板贴:有人管,真幸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情绪的重要转折点。当自己果真拥有了心心念念的向往的绝对自由,就一定会快乐吗?学生会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越来越紧张和惊慌。体会到无人管束其实并不好受。真实的案例集锦也给孩子们敲响警钟,在缺乏自控力的年纪,缺乏师长的监护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五、适时回顾主题——面对管束怎么办?

师:虽然我们知道管束源于爱,没人管束不可行,但是听了同学们内心真实的想法,老师也感受到了年龄差距,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确实客观存在。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管束让人不耐烦,面对家长的唠叨,老师的要求,伙伴的提醒,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呢?

生:我们应该试着去接受和理解。

生:我们可以和父母来一次身份互换,互相尝试理解彼此。

生: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父母就不会那么唠叨了。

教师板书:理解——沟通——改变

聚焦生活情境——

星期五的晚上,你写完了语文作业,吃完晚餐,准备休息一下,再收拾碗筷。刚打开电视,妈妈回来了。她今天忙了一整天,处理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累极了。看见你正在看电视,餐桌也还没收拾,妈妈气急了,大声吼着:“你怎么吃完饭不收碗筷?!!!又在看电视,作业也不写!你到底想干嘛?学习怎么就这么不自觉?”

你又难过又委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代表分享。

生:给彼此一个情绪地缓冲期,不要在生气的时候说伤害对方的话,先冷静一下。

生:提前做好家务的分工约定,比如先看15分钟的电视,但是时间一到要立刻去收拾碗筷。

师小结:是啊,共情理解,良性沟通,最重要的是,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自己能够管好自己的时候,爱我们的人才会真正放心,管束才会——离我们远去!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学生认识到了有人管束其实是件幸福的事情,但面对管束怎样处理需要得到指导。先倾听师长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体谅;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对自己无法接受的管束,要良性沟通。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律,才能让师长放心,减少管束。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探讨“管束”与“自由”的微班会设计。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捕捉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教育契机,通过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思考“谁”在管束?为何管束?再运用心理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假如,从这一刻开始,平时管着我们的人,都不再管我们了”会怎么样。让学生从换位思考中明了管束出自爱,让学生在原本被管束到突然完全自由的境况里体会“无人管束”并不如预想的那么美好。本设计最大的亮点是站在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进行巧妙地引导整节课课堂氛围轻松,学生表达真诚,师生互动良好

我为自由画个圈,有人管束心里甜-汤诗艺


上一篇:《致敬红领巾》- 重庆市巴蜀小学
下一篇:《合理使用手机》微班会教案 哈尔滨市群力兆麟小学校

Copyright © 2022- 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渝ICP备2022004032号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西段 106 号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11 栋 2101   电话:023-67511171 / 023-67396612(秘书处)  

友情链接: 中国网重庆教育频道   中国政府网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