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我而精彩
——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一、背景介绍
家庭教育,本应是孩子生命教育的第 一节课堂。只是近年来,尽管一直吁需要重视生命教育,但是,很多家长由于知识水平缺乏,或者觉得不好意思,很少认真、科学地和孩子探讨生命的问题,对于孩子:“我是从哪儿来”等问题,采取回避或敷衍的态度,甚至编造“捡回来”等谎言。一不小心,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误认为自己的诞生,并不那么美好。同时,看似轻描淡写的回答,使得新生之重,顿时黯然失色。
只有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来源,他们才会在懵懂中向往生命,迈开研究生命的脚步。了解生命,是探索人生奥秘的奠基石。
二、教育目标
1.读懂“诞生”,了解“成长”的意义。
2.通过观察感悟“死亡”,懂得生命“珍贵”。
3.明白“传承”于生命的意义。
三、实施过程
(一)绘本引入,了解生命的起源:“诞生”。
1.观看绘本,《小威向前冲》。了解生命的来源,每一位孩子,都是爸爸和妈妈爱的结晶。
2. 借助动图,讲述母亲孕期生理与心理各种的变化,以及必须面对由于怀孕所导致的各种不适与病痛。
3. 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孕妇剖腹产,需割七层,取出婴儿后,又需缝合七层。
4.妈妈很清楚,生孩子必定经历痛楚?但她仍毅然作出选择。原因何在?
5.出示句子“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孩子。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支撑英雄母亲的力量,是源自她对你无私而磅礴的爱!”
(二)“成长”,是由生到死的历程。
1.展示校园艳丽的三角梅、灿烂的黄金风铃花,鲜红欲滴的桑果,感受欣欣向荣的生命。
2.视频播放蚕宝宝的一生。
3.展示一个人从婴儿、少年、中年以及老年的照片,纵观人的一生。
(三)“落花”无情,人有情。
1.播放人逐渐迈向死亡的视频,明确死亡是什么?
身体日渐衰竭,死亡也会随之而来。皮肤会失去弹性,皱褶增多,挺直的脊梁变得弯曲,心脏、肺腑、肠胃等内脏的功能会越来越差,直至死亡。而一个人死亡以后,身体都会化为一抔黄土的事实。
2.思考:“假如,父母垂垂老去,你将会面临什么?”
3.观看绘本故事《小伤疤》。
(四)“珍惜”生命,滋润生命。
1.回顾爸爸妈妈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与陪伴。
2.而作为儿女,我能为他们做什么?
3.展示孩子们在校园中一些危险行为,观看真实发生的“踩踏事件”、“坠楼事件”等新闻。
4.假如你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父母将会面临什么?
5.思考:我们应该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珍惜身边的人的生命,那么,世界上的其他动物、植物,是不是也是一条生命?众生平等,我们又是否可以随意蹂躏其他生命?
(五)传承
1.思考:人死以后,就真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吗?
2.在凉山救火牺牲的消防战士,保护了一方人民的生命安全,在他们葬礼当天,无数民众自发到现场追悼他们;祖国边陲,喀喇昆仑高原的戍边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每一寸疆土,他们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汶川大地震中,以一己身躯,保卫孩子伟大的妈妈,虽然已经去世,但是,她的手机里,留存下对孩子永恒的爱。
3.斯人已逝,但他们的大爱,他们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4.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同样伟大的传承。
佛山市南海公安分局民警严澄中,在盘查可疑人员时,被凡人开枪集中头部,当场牺牲。而他当时7岁的儿子严杰,自小就暗暗立下志向,要把坏人惩之于法。严杰长大以后,尽管他逐渐开始意识到,这时一条没有鲜花,而且危机四伏的道路,但是,他毅然继承父亲的风骨,经过艰苦努力,如愿进入佛山进队,成为了和父亲一样的人民卫士。
5.“生命会流逝,但高贵的品格,高尚的精神会永世不朽,一直传承下去。在很多很多年以后,你希望,在你的追悼会上,你会成为怎样的你?”
6.撰写自己未来的的追悼词。
四、教学反思:
只有认识生命的“诞生”,才会在懵懂中向往生命,迈开研究生命的脚步。这节微班会,我通过“诞生”、“成长”、“落花”、“珍惜”、“传承”五个部分,让学生读懂生命,珍惜生命,让学生清晰——生命因我而精彩
班会开始,我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后,继续展开“成长”教育。以图使学生了解生命生长发育过程,更真实、直观地了解到人的一生将会经历怎样的变化过程。
“落花”环节,在引导学生明白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后,我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父母为我们付出一生的心血,而作为儿女,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想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孩子们应该要清晰,死,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死亡之于个体丧失的是什么?只有痛,才有感悟;只有痛,才会学习珍惜。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享受着最优越的物质生活,最好一切仿佛都唾手可得。但,亦正因如此,许多孩子觉得家人的爱都是理所当然,漠视亲人的付出,自我中心,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不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中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不可复制和珍贵性还是懵懵懂懂,他们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安全意识不高,生命意识淡漠。以至于,有时候,他们还会在无意间做出危害自己或危害同学的事情。学会“珍惜”生命尤为关键。
现今社会,许多人只着眼于虚无的紫醉金迷,忽略对自身灵魂的塑造。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偏离。有学者就提出:“生命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生命的美好,促进生命在身、心、灵各个层面都趋于没搞,并进而实现全人生命的美好。”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传承”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理解生命,追求人生正确的价值。写追悼词,其实就是回顾自己的一生,在自己的一生中是浮华的虚幻,应该追求生命的更高层次,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有所建树。
这节微班会,丰富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提升生命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育中,把生命的个体引向高处。
我相信,当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用生命的温暖,广大人性的美好,用生命的活力,唤醒智慧的潜能,那么,总能在什么生命的园地里,谛听花开的声音。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